为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发展与保护,进一步引导学生传承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2025年6月30日-7月2日,艺术传媒系传媒志愿服务队前往南平市松溪县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艺术传媒系党总支副书记叶章球、学生科科长兼团总支书记廖士喜带队指导,十二名青年学生干部参加。
松溪县,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位于武夷山脉东南麓,是闽北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以松溪版画、湛卢宝剑和九龙窑瓷器共誉的“松溪三宝”闻名。松溪版画源于20世纪40年代浙江木刻艺术家的传入,以绝版套色木刻技法为核心工艺,融合古代建安刻版印刷技艺与新兴版画精髓,2024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湛卢宝剑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其铸造技艺源远流长,1984年松溪县创立湛卢宝剑厂,复原宝剑制作的古法工艺,2011年“湛卢宝剑铸造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松溪九龙窑瓷器始于晚唐五代,以青瓷为主,工艺精巧,纹饰精细。南宋至元代曾烧制薄胎器物,施釉可达十多层,产品远销海内外,被誉为“珠光青瓷”,2017年其烧制技艺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30日下午,叶章球副书记与廖士喜老师带领志愿服务队与当地宣传部负责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服务项目进基层”座谈会,就校地合作、宣传工作愿景及行程安排展开深入交流。叶章球副书记表示,此次实践活动着力构建“专业+实践”的育人平台,通过发挥系部专业特色,让学生在服务基层中锤炼专业技能,培养自身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思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生智慧与青春力量。县委宣传部负责人热烈欢迎志愿服务队的到来,并强调道,松溪县近几年积极推进“文化强县”战略,希望通过与我系的深度合作,在非遗文化传播与文创产品开发领域取得新的突破,让松溪非遗文化走向更大的舞台。
为进一步推进松溪版画非遗项目纪录片拍摄任务,6月30日晚,志愿服务队与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召开调研座谈会,讨论并制定拍摄计划与脚本。师生们从镜头语言、叙事结构、脚本调整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拍摄方案,现场气氛活跃,思维碰撞不断,同学们积极建言献策,为拍摄工作的顺利开展注入自己的青春创意。
7月1日上午,志愿服务队在叶章球副书记以及廖士喜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松溪县大布村进行实地调研。在省委宣传部派驻大布村书记王媛媛女士的带领下,一行人深入村落考察当地特色建筑风貌,重点走访了松溪版画生活院、中央巷等文化场所,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精神魅力,并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当日中午,志愿服务队抵达松溪县文化广场,跟随松溪县美术馆池达有老师,观赏了“刀木之音”松溪版画作品展。池老师以专业视角梳理松溪版画的发展脉络,通过对画展典型作品的分析,向大家深入剖析了这一省级非遗项目在现代宣传时面临的各种现实挑战。叶章球副书记以及廖士喜老师与队员们就宣传痛点这一方面进行分析、献策,为松溪文创传媒发展提供专业性建议。在观展过程中,志愿服务队结合专业优势,对其文创设计方案开展构思工作。
在前期对松溪文化详细调研的基础上,7月1日下午至7月2日上午,志愿服务队邀请松溪版画传承手艺人与宣传片主角前往“刀木之音”松溪版画作品展以及松溪版画生活院进行拍摄,师生们利用摄影传媒作为宣传载体,融入新时代青年力量,助力松溪文化走向新兴舞台。
本次松溪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力,更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未来,艺术传媒系将继续握好专业实践与非遗文化融合的“话筒”,在助力学生专业赋能的同时,带领学生讲好非遗传承故事。
文:陈浩闽;图:艺术传媒系
初审:陈鑫洁;复审:廖士喜;终审:范有福